第(1/3)页 林凯峰故作不解地说道:“大家现在是一家人,公社这边有什么困难,但说无妨,只要我能帮忙,绝对没有二话。 闻言,李朝阳若有所思地看向办公室门口。 公社也想要几辆农用三轮车。 大概看明白李朝阳的想法,林凯峰说道:“李主任,公社是不是也在搞副业生产呀,需要农用三轮车帮助建设? 见林凯峰将话题说开,李朝阳有点不好意思的说道:“林凯峰同志,你曾在下面当过几年的插队知青,对咱们当地自然环境应该不算陌生。 “所谓靠山吃山,靠水吃水,不但生产队要搞副业,我们这些公社领导,也要想办法开展公社的集体副业。 “我提议利用当地的竹子资源,找几名老手艺人,带领一些心灵手巧的年轻人开展竹编生产。 担心林凯峰不明白,李朝阳索性将林凯峰带离办公室。 来到距离公社办公区,大约两公里外的一个地方。 从外边看,这里像是一栋民房。 进去才发现,这里不是民房,而是一家工厂。 里边还有一个门,挂着一块牌子。 上面写着爱民公社竹编工艺社几个字。 “老王头,你出来一下。” 推门进去,李朝阳冲一名低头干活的老人喊了一声。 老人差不多六十多岁,胡子头发白了一大把。 立刻放弃手里的活,走到门口满脸堆笑地向李朝阳问好。 “李主任,您有什么吩咐? “我给你介绍一下,这位是机械公司的领导,林凯峰同志。 “他跟我一块过来视察工作,工艺社有没有什么能拿得出手的好东西,给林凯峰同志瞧一瞧。 老王头恍然大悟。 所谓的瞧一瞧,无非是从各种竹编工艺品中,找出一两件品质较好的工艺品,当成礼物送给领导。 很快,一件工艺品出现在林凯峰手里。 林凯峰露出惊愕表情。 与其说是工艺品,更像是一件艺术品。 面前的竹编工艺画拿在手里,轻薄如纸。 宽度五十公分,长度大概有一米。 用竹丝编织成了八仙过海图。 老王头在旁介绍道:“报告领导,这幅八仙过海图,是我带领几名徒弟,用三个月的时间编好的。” “上面的每一根竹丝都经过防腐,防霉处理,还要进行高温蒸煮,晒干以后,才能进行编织。” “您放在家里几十年,工艺画都不会出现变质开裂的情况,更不会招虫子。”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