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陈秋!陈秋!我刚刚喊你你没听到吗?” 陈秋抬起头,发现听力分析的老师正站在他的面前,又气又无奈地开口道。 “不是,我知道你耳朵好,但是这不是你上课听歌的理由啊,来来来,来给我把那个作品讲一下来,讲不出来你就等着吧。” 说罢,听力分析老师气冲冲地回到了讲台,将ppt的音频打开,音乐从中流淌而出。 陈秋只是听了一点,便不由得笑了起来,脱口而出道。 “门德尔松e小调小提琴协奏曲Op64,门德尔松最重要的一首小提琴协奏曲,世界四大小提琴协奏曲之一,1845年莱比锡进行首演。 第一乐章:热情而很快的快板,e小调,2/2拍,奏鸣曲式,主部热情,充满幻想,副部优美抒情,略带忧伤。” “……” 老师太阳穴略微鼓起。 他是带班老师,是学校里的博士,所以说话格外年轻。 他没好气地对着陈秋开口道:“我不要你背历史,我让伱听力分析,不要借着自己耳朵好,记忆力好就为所欲为啊!” “抱歉,习惯了。” 陈秋笑了笑,他将自己手中的文件收起,对着老师开口道。 “最近刚好有人找我,说要准备考试拉这个,然后我同意了,就简单看了一下,运气好。” 看着老师情绪不太对劲,陈秋立刻开口道。 “算了,不聊这个,我就简单说一下我听到的吧?” “行。”老师点头。 陈秋直接开口道: “首先是曲式,第一乐章采用了奏鸣曲曲式,开局依旧是传统的主调起手,门德尔松没有遵循传统做法让整個乐队同时演奏以作为序奏,而是在半小节的分解和旋之后以小提琴独奏作为开始。 开头的这段e小调的旋律正是使门德尔松无法平静的那串音符,门德尔松在之后通过级进音程对主题加以变化,最后结束在e小调上。 经过五度的下降音符之后,乐队重复了开头的主题。通过乐队对主题的进一步发展,第一乐章进入了三个段落组成的连接部,作为进入副部之前的过渡。” 陈秋在自己脑海中稍微过了一下作品的进行,思考着作品,随后不由得咂吧了一下嘴。 “不过这个乐团是谁?我怎么感觉好像有点差啊?刚刚我听到了两三个细节上处理不够到位的地方,以及一个严重的情绪落差,感觉和乐谱上呈现的感觉完全不一样,差别很大。 唔,不止,好像还有错音?音乐的线条做的也不太行。 如果是让我做的话……” “是我朋友组的小乐团,他求我放到课件里面的,没有演奏好真的对不起你哦。”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