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对于两位监考教授的惊讶,林少华并没有在意。 考了这么多次试了,他早就已经习惯监考教授们的惊讶了。 他专心地考着试。 每一个问题在他看来,都十分简单。 他连思考都不需要,直接就往上填写着答案。 随着林少华考试的时间渐渐流逝,答题卡上已经密密麻麻写满了答案。 就在这个时候,林少华突然就停了下来。 看到这一幕, 两位监考的教授都有些惊讶。 怎么做着做着就突然停下来了? 难道是遇到了什么难题? 两人不动声色地走到林少华的身边,两人的目光落在试卷上。 很快就看清楚了那一道题。 【请深刻地分析《春秋》这一本名著,分析这本书表达的含义和深意。】 看到这一道题,林少华的大脑瞬间就出现了一本书。 《春秋》。 九州国一直广为流传的四书五经中的其中一本。 里面蕴含着九州国博大精深的智慧。 所谓“经书”,指的就是作为思想、道德、行为等标准的书籍。 因此,作为“五经”之一的《春秋》在其一般历史书的意义之上,更为重要的是它作为“经书”所包含的标准的意义。 《孟子·滕文公下》中有这样一句话:“世衰道微, 邪说暴行有作, 臣弑君者有之, 子弑父者有之。 孔子惧,作《春秋》。《春秋》,天子之事也。是故孔子曰:‘知我者其惟春秋乎!罪我者其惟春秋乎!’” 在获得了大脑中突然冒出来的知识之后,林少华这下终于是明白《春秋》的重要性。 在春秋时期,经历过一次特别黑暗的时期。 在这个时期,臣子经常会出现叛乱杀君的事例。 孩子不好好尽孝而且杀父的事例。 人们甚至不觉得自己违反伦理的做法是错误的。 所以当孔子看到这一幕幕的悲剧之后。 他萌生出了一个大胆的念头。 那就是撰写史书。 通过写史书,来约束那些君王臣子。 因为大家害怕自己当世的罪行被千古流传,所以很多坏人都不敢做坏事了。 这也是孔子写《春秋》的重要原因。 《春秋》虽然只是一本史书,但是其中蕴含的道理却十分深奥。 林少华细细地品味着大脑中不断涌现出来的新知识点。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