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零二章 无工不强 上-《我的大宋新帝国》
            
            
            
                
    第(3/3)页
    台下的数十位内侍分成两拨,将刘小的话传了下去。
    而赵德昭端坐罗汉床,一动不动,俯视着场内众人。
    先是讲了一大篇赵德昭到汉京府的重要性,合法性,赵德昭都听的有些倦了,刘小然后才话锋一转。
    “……然一国之兴,在于农工商虞,农不出则乏其食,工不出则乏其事,商不出则三宝绝,虞不出则财匮少。
    无农不稳,无工不强,无商不富,古今一理!然农工商虞,在于得人,选贤任能,兴盛之道。
    皇子德昭,集天下之大才,百工之学问,立足汉京,治吏百官,施强国之本。”
    转到了赵德昭要做的事,台下更安静了。
    话里点明了赵德昭来汉京,就是要发展工业,强国兴民。
    “无农不稳,无工不强,无商不富”这个道理人人都懂,汉代时候,人们就提出了这个概念。
    司马迁在货殖列传里面,就对农工商虞的重要性进行详细的说明和划分,鼓励百姓做工,经商,开发矿产。
    可惜的是异族入侵,佛教兴盛,对百姓进行了屠杀和软化。
    等到隋唐时候国家强盛起来了,儒家兴旺,儒家恨不得人人都是傻子,都在家里种几亩地,一辈子不出门。
    只有这样,才便于管理,至于富不富,强不强无所谓,皇帝的位置稳定就好了。
    宋朝民风开放,工商兴盛,有着良好的工商基础,可是内有儒教压制,外有强敌窥伺,最终社会基础化为零。
    进入元朝,社会一下子倒退了八百年不止,几乎是又变成奴隶社会。
    这可不是后世信息化的社会,一批读书人杀光,工匠杀光,许多工艺就断绝了。
    来到这个时代,发展工业,提高生产力,就是赵德昭的主要目的。
    至于那些外敌,其实根本不被赵德昭放在眼里。
    宋朝有了火枪火炮,其他人还拿着一砍就断的锈刀,何惧之有?
    不打下一片大大的江山,就对不起他来这个时代。
    赵德昭的告百官书念完,就进行下一个程序,由各位已经开工的工匠代表,汇报采用新技术的产量。
    裴家代表铁器营进行了汇报,当百官听闻如今已经启用的四座高炉,每天可以出钢两炉,一炉五千斤的时候,那些官员无不眼热地望着那几座高炉。
    后世一炉钢就有五千吨,现在一炉只有两吨半,可是,这也远远超过了这个时代的生产能力。
    按照这个产量,十座高炉都启用,一天就能出钢两万五千斤,一年就有千万斤。
    一万吨的产量,不过是后世随便一个小钢铁厂一天的产量,可是在这个时代,却突破了极限。
    这对任何一个官员来说都格外震惊,可是,这还只是开始。
    想要并没有铁矿,今后的马鞍山铁矿,内蒙铁矿,才是赵德昭真正想要开发的铁矿。
    借助铁矿的开发,铜矿,金矿的开发,将大宋的版图一点点扩大。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