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冯国璋的如意算盘打得很不错,可是,他有些高估了自己。当初袁世凯可以做到这一点,有二个条件,其一是他能够掌控北洋军,其二是在清廷中的一人之下,众人之上的地位。而这时候的冯国璋,这两条一条都不具备。 冯国璋根据这个假想,就打电报请张勋、倪嗣冲二人提出解决时局的具体办法,以便作为三人的联合意见向准备召集的南京会议提出。 不料张勋目的完全和冯不同,张勋一心想着复辟,推戴逊清废帝宣统。张认为在复辟条件尚未成熟以前,不妨仍以袁过渡。 二次革命后张勋进占南京,袁世凯却借故迫他去徐州,张勋对袁是有怨恨的。但是,近来阮忠枢先后三次到徐州,传袁世凯的话许了他很多好处,还让他督理安徽军务,使得他对袁的怨恨化解了很多。 张勋并没看好冯国璋,和袁世凯相比,他觉得维持袁比捧冯对自己更有利。他的解释是自袁承认帝位以来,总统地位业已丧失,今后的总统既不能由国会产生,就只能根据清朝皇帝赋予袁以组织共和政.府的主权命令,把这道命令的有效时间延长到现在,袁做总统才是合法的,和名正言顺的。 张勋这个主张,是一套移花接木的手法,因为逊清的命令既然有效,则废帝的帝位也随时可以复活。 关于召集国会问题,张本心是彻底反对的,冯提议召集国会,他在上面加了慎选议员四字,表示有限度地召集。冯提议惩办祸首他改为惩办奸人,这个奸人两字意义很模糊,既可解释为洪宪祸首,又可能是国民党人,或是所谓的南方“暴徒” (指护国起义人士)。” 冯国璋知道他和张勋的意见如果不能沟通和协调,是什么事都办不成的,冯没有别的选择,只能同张勋妥协,接受张的意见。虽然,两个人的想法相差十万八千里。 四月十八日冯国璋和张勋联名提出时局解决方案八条: 一、遵照清室赋予“组织共和政.府全权”原旨,承认项城仍居大总统之地位; 二、慎选议员,重开国会: 三、惩办奸人; 四、各省军队须依全国军队按次编定番号,并采取征兵制; 五、明定宪法,宪法未定前,仍遵守民国元年《临时约法》; 六、民国四年冬以前之各省将军、巡按使照旧供职; 七、川、湘前敌各军一律撤回; 八、大赦党人。 这种含糊其词的东西,既不能满足张勋的要求。也不能满足冯国璋自己的要求,更不可能满足其他方面的诉求。因此这八条一出笼,就理所当然的招致了各方反对。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