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章 鉴定-《首富从90年代捡漏开始》
            
            
            
                
    第(2/3)页
    他请身旁的老人:“李专家,开始吧。”
    考虑到大家可能不认识,董万平介绍道:“这位李先生是……”
    教育局方打断:“不用介绍,我们认识。”
    厂长嘿嘿笑:“我也认识。”
    博物馆方面一位年轻人问:“尊老可是李莫若先生?”
    老人点头:“名字而已,不劳记挂。”
    年轻人直接作揖,恭恭敬敬道:“馆长这几日前往外省考察,若知晓尊师前来,定会赶回拜访。”
    “这次的古董交易,有李先生坐镇,定无任何纰漏,人人信服。”
    李莫若,今年五十五。
    说老倒也不是太老,年过半百,还是能够发光发热的年纪。
    一个老头,走到哪儿肯定都被人无视。
    但李莫若不同。
    他是南方博物院的特聘专家,本职工作是湖海大学的客座教授。
    华夏两大博物馆联盟,分别是南方博物馆,北方博物馆。
    二者以中央那条横亘东西的大江为界。
    李莫若在学界和古玩鉴定领域,都有绝对的权威。
    南方博物馆正在进行西南墓葬开发修复工作,这件事正是李莫若牵头的。
    真正的实用派学术巨头。
    江河市博物院的院长,就是李莫若曾经的学生。
    他的重量可想而知。
    别看今天到场的人皆有分量,但最后怎么抉择,都要以李莫若的话为指导。
    要是李莫若点头,认定三彩瓷是真品,那么大家当然会各自付诸努力,将宝贝纳入己方阵营。
    谁不想拿到手啊。有这样一件三彩瓷,那得多气派?格调瞬间提升好几个档次。
    但是唯一的缺陷在于,这是冥器,不适合当摆件。
    李老板想法是,三彩瓷可以不要,那件有郑板桥真迹的屏风一定得拿到手。
    电视台主任在电报中,将屏风描绘得栩栩如生,大加褒扬,并声称该物就是为自己而准备,其它任何单位或个人都不配。
    他也是这样认为的。
    厂长当然抱有私心,只要是真品,他花费大代价都得拿下,听说在国外很值钱。
    博物馆方面,当然纯属事业想法,想将这件藏品留在江河市博物馆,供后代子子孙孙参观前人的智慧。
    可以说是各怀目的。
    李莫若靠近最左边的一张高台,动手之前,礼貌性得询问一番:“年轻人,是否开始鉴定?”
    老人很平淡,并没有太大波澜,仿佛在做一件稀松平常的事。
    他是见过大场面的人。
    好歹是南方博物院的特聘专家,平时的行程,除了大学学术交流会议,就是各种墓葬的发掘和保护工作,以及国宝鉴定。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