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七章 基础工作就绪-《观溪一梦》


    第(2/3)页

    鸟闹蜂忙天正春,闲庭雨罢又耕耘。

    清泉磊石随纤陌,小槛幽轩绕雾云。

    黄土地,白花裙。风吹汗雨不辞勤。

    生平爱育仙灵种,留取芬芳后世闻。

    公子笑着说道:“这首词是那天方致老师在花园里种花时我填的,你们看看,是不是写……”

    公子在那上完课,与车宁回到府上,公子道:“这批学生比我想象的要好,可能用不了那么长的时间便有人可用。”

    车宁笑道:“这些人多数是墨家子弟,都是有些根底的人,入学前至少是识字的,可是那些小孩就没那么好了。”

    公子笑道:“慢慢来,不过以这班人为依托,我们的发展会很快的,所以,我们得做准备。”

    车宁柔声道:“早就开始做准备了,你放心好了。家里这点小事,这么多姐妹在,你还不放心呀?”

    公子道她娓娓道来,心中大赞。车宁都干了些什么,让公子大赞呢?原来她还真做了点有开拓性的事项诸位看官容小笔慢慢道来。

    西汉前期,以黄老之学为尊,直至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学开始成为影响后世的封建主义的主导思想。

    自从汉武帝以来,诸儒言论,自董仲舒以下,无不附会天变灾异来反对暴政,要求德治。

    他们拥护封建统治,但希望有德代失德,并不拥护一姓常存。

    他们同情人民疾苦,但着重在劝告朝廷,并不同情农民起义。

    所以儒学始终是适合封建统治阶级的政治学说,同情人民是有限度的,拥护封建统治则是绝对的。

    经学是指中国古代研究《诗》、《书》、《礼》、《易》、《乐》、《春秋》六经,这六经被人们公认为宝典。

    汉代经学分古文经学和今文经学,学者在研习的过程中形成了两种思想派别,后经相互争辩、互相渗透和整合,初步实现了经学的统一。

    汉朝是经学发展最为繁荣和昌盛的时期。

    前一四零年,汉武帝即位。召集全国文士,亲自出题考试,并亲自阅卷。

    重用《公羊》学大师董仲舒、公孙弘,并下令非儒学的诸子百家一概被罢斥,儒学从此取得了独尊的地位。

    公孙弘是个狱吏出身的儒生,汉武帝为了提倡儒学,前一二四年,擢升丞相,封平津侯。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