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这同汉初以来“三十税一”、“十五税一”的租赋制度比较可知,无地的农民遭受着严酷剥削。 不仅如此,农民还要交“口算钱”。也就是正-府征-收的人-头税,每人征收算赋120钱;算赋年限是从15岁到59岁。 当国有战事、统治者大兴土木时,还要承担临时的“调”税。 据伊籍去调查来报,不包括繁重的徭役、兵役,仅农民缴纳的赋税就有20余种。 赋税和地租、兵役、劳役一起成为压在百姓身上的沉重大山。 少地和无地者不堪承受算赋和其他赋役,只好背井离乡,很多拖儿携妻遁入山林。 马静也附和着说道:“也就是说,按你的这搞法,我们马上就没地方安置了。” 原来她们是要告诉自己,这钱米有限,要省着花;更在说汉朝制-度下的农民生存之难,这一搞便会有大量流民要安置,这不是逼自己努力嘛? 公子又不傻,岂能不懂二女说啥呢? 实际情况是,这里只要努力就有饭吃有衣穿,这样子一对比,比那些进山林中的百姓要强得多,这样一来,外来户不知道有多少。 而现实是汉昌地少,又安排不了太多人口,这地方自己想着还做基地的,这可是个大问题了。 公子想到这些事情,就头痛着,也就没回二女的话。 按车宁的意见,先把洞庭湖平原靠汉昌、罗县的,能占就占了,先往那边安排兵力再说,将来好安置民众。 马静补充道:“”正-府与民众把合同签好,因为有的是用我们的牛的,有的是自己的。一户签不签无所谓,多了户头,计算上会出漏算的事。” 公子惊问:“这个时期就有合同了么?”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