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7章 地陷三尺-《真假千金互扯头花?我选抄诗成圣》


    第(2/3)页

    苏小小的书写还在继续,童生们的诵读也在继续——

    “圣人无常师。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孔子曰:三人行,则必有我师。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赵氏宝山,年二十二,不拘于时,学于余。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

    原文是“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学于余。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苏小小根据赵宝山的情况,修改了其中的内容。

    赵宝山的名字随着童生们的金声玉振传遍校场,传遍府文院,传向大余府,传向大周王朝。

    看客们又品出了别样的意味。

    “《师说》一出,日后谁还记得赵宝山曾经跟艄公曾合伙骗钱?世人只会记得,赵宝山”不拘于时”,“能行古道”,引苏案首作此惊世之文。赵宝山能拜苏案首为师,我更羡慕了。”

    “赵宝山拜苏小小为师,得贻文,朴问丹旁边躺着,有了这样的前车之鉴,谁还会跟苏小小作对?”

    写完最后一个字,苏小小停笔,长长地吁了一口气。

    此前,陈明鑫曾经说过,一个读书人无法写出与文位才气不匹配的文字。

    苏小小印象最深刻地不过是为了击杀逆种文人,强行写下传世战诗,落得文胆碎裂的下场。

    因为文宫特殊,文胆碎裂对苏小小毫无影响,以至又写了数篇镇国诗词。

    但刚刚写《师说》的时候,苏小小充分体验到了才气的重要。

    只写了三句,苏小小就觉得身体里的才气都被掏空了,这还是在有金声玉振加持的情况下。

    如果没有陈明鑫和典立的金声玉振,苏小小恐怕连三句都写不出来。

    可即使有陈明鑫和典立的加持,也堪堪只够苏小小写出三句罢了。

    苏小小还想继续写,宣纸就从落笔的地方变黑翻卷,自燃了!

    唐宋八大家,是议论文绕不开的宗师。

    韩愈的散文,更被誉为唐宋八大家之首。

    《师说》有别于豪放磅礴雄奇桀傲的文章,文从字顺平易畅达。

    严密的逻辑和强势的说服力,却又形成了迫人的气势。

    加之段与段不作过渡,陡直峭绝,文势越发锋锐。

    引得此后无数文人墨客名家名士盛誉不断。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