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8章  何为三观-《锦衣卿相》
            
            
            
                
    第(1/3)页
    中阳县,一位庄稼汉子跪趴在地上,请求中阳县令派官兵救人。所跪之地,皆被泥水糊湿。
    “青天大老爷,俺们全村的人都被困在山上,只有俺一个人逃了出来。还请大老爷救救俺们。”
    “之前让你们防汛,你们怎的不准备?”中阳县令不答反质问。
    内心则焦急万分,他也急啊。上面早就发了防汛文书,只他没当回事。
    一是州里传信之人神色轻松,态度和缓,仿佛没当回事。
    二是从来没有人预言过洪水,他以为只是苏大人为了政绩而口嗨。
    现在怎么办?别的县都准备了,就他县出了这样大的事故。若洪水退去,计算功过时,他面临的只有被贬。
    “大人,救人要紧。”
    村夫还跪着,一旁立着的师爷着急催促,“现在不出发,则为时已晚。”
    经他提点,县令一拍脑袋,“快快,叫上人,赶紧去救命。”
    而同样的事也发生在木阳县,当洪水来袭,百姓们背着米面、被子等物,慌慌张张往山里跑。
    不同于中阳县那群没得到通知的百姓,木阳县百姓是得到通知而没当回事。
    如今被困山里,眼看着水势猛涨。六神无主之际,一位老婆子神神叨叨,期望天神下凡,救助他们。
    哪里来的天神?
    真有天神为何任由洪水爆发,而不提前阻止?
    可见若有那天神,也是个心肠硬的。
    盼望着,祈祷着,好像还真有用。天快黑时,水对面来了一群官兵。众人心下大喜,赶紧求官兵救人。
    “咱们是惠兴知县林大人派来的,”为首的官兵吼道,他身后赫然站着一位相貌清秀的绿袍年轻人。
    不是林舒立是谁?
    “你们是怎么防汛的?”官兵还在吼,“你们县令大人没说不要往山里跑?遇险要用鲜艳颜色提醒,便于解救。要不是我们大人眼睛尖,刚好在这附近,你们都等着淹吧你们……”
    官兵絮絮叨叨,也不管对面听不听得见,自顾自说着。
    他今日实在恼火,明明前头七八天就发布了公告,有些百姓就是不听。
    等出了事又求神拜佛等着人去救,尽给他们找事儿做。
    偏自家大人也是个活菩萨,明明管理好了惠兴百姓,还要给别的县收拾烂摊子。
    别的县令还不领他的情。
    这倒霉催的。
    “大人,他们被困在山上,现在如何救?”队友见怪不怪,想来早已习惯那人骂骂捏捏。
    林舒立想起小时候苏希锦告诉他的话:“山洪发生时,山林并非是最好选择。水易造成土地松软,引发山体滑坡。”
    “若被困山林,如何解救?”
    “找最近最稳之处,抛绳索,固定两端。若绳索不够,可以人力在浅滩区充当。安抚百姓,稳定民心,抛弃身重之物,借助浮力……周围有树,可紧抱树干,一定要齐心协力,撤离时老幼优先……”
    林舒立回神,冲官兵头子道:“庚子,别骂了,先安抚百姓。”
    又吩咐周围人,“找离山上最近之地,最好有树……”
    暴雨仍在下着,原先的帐篷和破庙已经不够百姓落身。有钱的人进了城,住店打尖,总归舒适安逸。没钱的自然来了官方安置区,可惜难民太多,安置区明显不够。
    为了争夺一方之地,许多百姓聚在一起,打架斗殴。
    “大人,城头破庙里的百姓又打了起来。”
    “让治安队去管便是。”
    许多县传来洪水消息,苏希锦伏案,将这些县勾勒出来,判断受灾面积。
    别人或许还在担忧洪水,着急救人。她却已经在构思灾后重建和时疫防控之事。
    报信的官兵为难,“恐怕得大人亲去一趟。”
    苏希锦诧异,“为何?”
    百姓又分不清大小王,见着穿官服的人就认怂。何需她去?
    来人低头,艰难开口:“是乌衣教。”
    苏希锦拧眉,看了看手里未完成的规划,问道:“范大人和几位参军呢?”
    “几位参军说找范大人,范大人昨夜淋雨,感染了风寒,让来找大人。”
    苏希锦咬牙,有功就抢,遇事就推,还真是他们的做事风格。
    迟早换了他们,组建新的领导班子。
    在官兵的带领下,她来到城中破庙,便见许多百姓抱胸淋在雨里,女人护着小孩,男人护着妻子。狼狈又可怜。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