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8章 “有什么要求尽管提”-《眺望时光里》


    第(2/3)页

    白天上班的时候,魏翌晨脑海里总晃李叔叔讲的那些担忧。看来很多人对养老院存在误解。魏翌晨决定向美萱院长建议走进社区,向社区居民近距离接触养老院的工作人员。

    美萱院长自认为找到了“摆平”公公的法宝,每天都很在状态。

    工作日开启前的30分钟自由闲聊时间里,美萱院长洋洋自得地宣称:原来死倔、硬扛是个错误选择,像公公那样高傲的人,妥妥的吃软不吃硬。早悟到这一点,她就应该早早阴奉阳违起来。

    燕姐不置可否。她怀疑美萱院长正处在风暴前的平静中。

    小潘依旧是沉默的小潘。

    魏翌晨难得主动插一次话,提了一个建议。

    “走进社区?”燕姐呢喃。

    “好诶。说干就干,我这就联系居高官。”美萱院长血槽满满,凌云壮志在她心。

    美萱院长当即跟居委接洽,很快商量出周末时在社区开阔地带摆摊,主题就先定为认知症障碍推广。

    中国认知障碍患者存在“三低”现象,即“患者知晓率低、就诊率低、诊断率低”。患者及家庭不知道已患有认知症障碍,导致延误病情,耽误治疗。

    上海民政部门通过“认知障碍友好使者”服务队伍,推动认知症友好社区建设,目的是让更多长者及家庭受益。

    认知症障碍友好社区是一条新思路,是以非药物干预训练进社区为契机的新方法,最终目的是让更多老人安详晚年,过上“认知无碍”的生活。

    美萱院长那里有一整套的关于认知症障碍的科普资料。她打印出来,分发给大家,与大家约定了周末半天加班进社区。

    魏翌晨自己提的建议,自然应允。

    为了夹带私货,他提前通知李叔叔活动的时间和地点。他想的是,养老院搞什么活动不重要,重要的是让李叔叔看看养老院工作人员的精神面貌。

    周六到了。

    李叔叔混在人群中围观时光里敬老院的科普,眼看一张张友善的笑脸,耳听充满尊重感的话语,确实有助于他缓解对养老院的恐惧。

    李叔叔分心去关注养老院,果然不再纠缠赵雪莲同志,也不再追着魏翌晨问当他干爸的事。

    感受到李叔叔对自己热情大减,姆妈终于不再念叨挣房子。

    对魏翌晨来说,生活基本重回正轨——除了事关吕薇的部分。

    他拿起考公的书,一想到会失去吕薇,看书也就没有什么意义了。

    吕薇不接他电话,他就打电话给吕梁。

    吕梁每次来电必接,只是,吕梁太会打太极了,他说话滴水不漏,魏翌晨从他这里得不到任何实质性的帮助。

    类似的电话打多了,魏翌晨悟出来:是吕梁改变了立场,把他放逐到核心人际圈之外。只怕往后再也不会跟他推心置腹了。

    吕梁倒是很像喜欢把话题扯开,讲他远在杭州的爷爷奶奶在高端养老院的生活。他说,他爷爷奶奶进了那家以贵著称的养老院后,如鱼得水,如老鼠进米缸,过得那个快活哦,只懊悔进去得太晚了。

    一些热瑜伽课、古筝课、老年模特课,他们已经没有体力去学。

    “感觉他们把老年大学办进了养老院。这倒是个有趣的思路。”

    可是,身为基层养老院的普通员工,魏翌晨对高端养老院的奢华社工课程没有兴趣。他满心满脑想的是吕薇。

    魏翌晨翻看以前的破案笔记。那里密密麻麻地记录着他对401和402的观察内容和心得。

    401的阿婆送进养老院后,气色变好,微微发胖,人不那么虚弱了。女主人找了份兼职工作,有时间有精力打扮自己,变得年轻又有耐心。

    经过一段时间的适应后,女主人经常带着幼儿园的女儿来看望奶奶。

    魏翌晨偶尔会将话题往“附近居民怎么看养老院”这个话题上引。奈何这位年轻的妈妈对养老院真的没有看法。魏翌晨的努力引导,付诸东流。

    燕姐人精一样,一眼洞穿魏翌晨的意图。

    回到办公室,燕姐感叹,还是年轻人观念开放,对家门口的养老院更包容。怀有敌意的,恐怕大多是上了年纪的人。就像讳疾忌医一样,走向衰老的他们忌讳养老院。

    魏翌晨那颗疯狂思念吕薇的心,因为长时间得不到正向反馈,逐渐有适应痛苦的迹象。他不再躁动不安,目光不再漂浮,对老人露出的微笑也真心。

    小潘那个敏感的孩子,感受到魏翌晨放松下来,人也随之轻松很多。

    这天,她悠闲地立在窗户前,眺望窗外铺满阳光的庭院。一只大橘猫闲散地卧在养老院的地上,伸着前爪在舔腿上的毛。

    香橙适逢从楼上下来,看到了这一幕。

    快活的香橙哈哈笑起来,半开玩笑地嘲笑起小潘胆小来。香橙光动嘴不算,还动起手来,非拉小潘去庭院里散步。

    “阳光这么好,再过一天冷空气就要来了。”

    “你怕啥?姐姐我全程陪着你。”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