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2章:太平道在淮南-《从战国开始掌控山川》


    第(3/3)页

    除非有了天灾,

    除非有了人祸。

    天地自然无情的摧残,以及肉食者的磨牙吮血,

    才会让那些舍不得家里盆盆罐罐的小民,四散到其他地方。

    活着总比死了强嘛!

    这是邓太后时代,能够迁移大量百姓来到扬州、荆州,促进这里开发的主要原因。

    就像当年的嬴秦远走西海,在那里繁衍出一大堆子孙一样。

    不过,

    纵然得到了一定的开发,对比起老牌的豫州、冀州、徐州等地,扬州还是弱的厉害。

    这里的山越还在到处奔跑,

    这里的丘陵也遍布灌木树林,

    这里的水利设施还很不充足,

    每年夏天的大风一起,裹着大量的雨水过来,就要灌满河道,暴涨河水,给当地人带来许多困扰。

    密布的水流在这里切割出一道又一道的纹路,形成网格。

    起伏不断的丘陵又在这里变成一枚枚巨大的“棋子”。

    它们被放置在网格的中间,阻塞了各地的交流。

    在人口不够充足的情况下,想要开发这里,实在艰难。

    汉廷因此,

    对秦岭、淮河以南的土地,并没有很上心。

    看下大汉州郡图就知道了,

    大河两岸的郡县划分的多么细致丰富,淮河以南的又多么简单粗暴。

    而大汉十三州中,

    这片南方的土地,更是只被划为了益州、荆州、扬州和交州四个区域。

    “我记得先前被流放的党人,也有不少来到了这里。”

    看完了这座由太平道搭建而起的简单城寨,

    又着重关注了下其中,由多才多艺的道长,发挥墨家传统技能,打造出来的攻防武器,

    还有那些组织人手开垦出的肥沃农田,乃至于几个小巧玲珑的匠造作坊

    何博先夸赞了下这片根据地的牢固,转而又询问张角,“他们没有注意到你们的行动吗?”

    党人再怎么遭受朝廷的折磨,

    可地位仍旧与黎庶存在着显著的差距。

    甚至还因着这一遭,名声更得到吹捧,俨然有成为当世大贤的趋势。

    因此他们被皇帝驱赶到扬州后,仍旧受到了当地官员的礼遇。

    背负着“罪犯”的名头,

    但仍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居住在牢固宽大的宅院中,出入有仆从相随,衣食从不缺乏……

    这样的人,

    又怎么可能放任贱民的壮大呢?

    “扬州太空旷了,他们想要看过来,也需要时间。”

    “而且我们又没有做什么!”

    响应朝廷号召,开垦荒地,这难道有过错吗?

    太平道在民间积攒下的良好声望,也足够让当地官员,对着他们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放任这么一处城寨的兴起。

    啧,

    那些占山为王的劫匪、四处冲撞诸夏君子的山越蛮夷,

    当地官员都没有去解决,

    跑过来找太平道的麻烦干什么?

    这群道士就跟一群任劳任怨的老黄牛一样,

    哪里有苦难他们就往哪里跑,

    这几年也不知道帮地方减轻了多少麻烦,节省了多少赈济灾民的开支——

    当然,

    上报朝廷的时候,该罗列的花费还是要罗列的。

    等朝廷的赈灾粮下来了,

    灾民又被道士们照顾着,

    他们手里能够截留的油水,不就更多了?

    而当官的都这样,

    被流放来的党人便更懒得管了。

    他们心里清楚,

    流放也不过一时之事,等家族运作好了,他们转身就能带着更加耀眼的光环,返回朝堂,坐上更高更好的位置。

    为什么要把精力浪费在扬州这样的偏远之地?

    到时候跌了跟头,闹得大了,把自己扯的不能返回,又该如何?

    多做多错,少做少错,不做不错!

    这为人处世之道,就应该这样!

    “所以说,任何王朝只要上了年纪,该有的毛病都会有。”

    “动作缓慢、思维迟钝、精力消耗不到点子上……”

    “到时候这个老东西、老物件,只要被人轻轻一碰,就要散架喽!”

    最后,

    何博这样说道。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