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此刻他的沉默,已经震耳欲聋了。 汤昊见状摸着下巴,问出了一个看似毫不相干的问题。 “兵部里面的官员,湖广籍有多少?” 许进闻言豁然抬头,神情也变得迟疑了起来。 汤昊这个问题,很是诛心。 兵部衙署内,湖广籍官员,本就不在少数。 尤其是刘大夏与熊绣执掌兵部事务,大肆提拔重用亲近,这兵部里面的湖广籍官员也就愈发多了起来,大有一副沦为湖广乡党聚集地的架势! 现在,刘大夏倒了,熊绣被外放了,无疑是清洗这些人,助他许进执掌兵部的大好时机! “许尚书,你不要用那种眼神看着本侯!” “本侯这不是想着,都察院刚刚重组,正需要政绩嘛,所以让你多去走动走动。” 都察院! 许进闻言眉头一挑。 “对了,替我带句话,送给张老大人!” “官吏哭,总好过百姓哭;一家哭,总好过一县哭!” 许进闻言如遭雷击,脑海中泛起了惊涛骇浪。 良久之后,他才躬身向汤昊行了一礼。 “多谢汤侯,季升受教了!” 话音一落,许进转身离去,直奔都察院官署! 没错,都察院! 张敷华听闻兵部尚书许进来访,亲自出迎给予礼遇。 二人坐在总宪值房之中,商议了良久。 旋即许进提笔写下了一长串的名单,甚至里面还包括了两个清吏司郎中! 大明兵部是官方军政机关,又称“枢部”、“枢垣”,专司武官选授、征伐简练、马政驿传诸事,于洪武年间建制,后逐渐完善。 兵部有尚书一人,左右侍郎各一人,下设四个清吏司(武选、职方、车驾、武库),各司有郎中、员外郎、主事等官,另辖会文馆等机构。 但因为五军都督府的存在,兵部职权并不算重,与五府之间因为权力多有摩擦,直到土木之变发生,于谦大权独揽打赢北京保卫战后,兵部趁机将五府职权鲸吞蚕食,蜕变成了现如今的庞然大物! 而这兵部四大清吏司郎中,属正五品级别的官员,分掌各司事务,其职位仅次于尚书、侍郎,是不折不扣的中高级官员,手握实权的六部堂官! 现在许进大笔一挥,就写下了一连串的名字,甚至连包括了两个清吏司郎中,饶是张敷华都有些看不下去了,忍不住出言提醒道:“大司马,你这大笔一挥,就是断了这个官员的生计,毁了他们的前程啊!” “而且人数如此之多,整个兵部上下恐将迎来一场大清洗,大司马当真下定决心了吗?” 许进展颜笑道:“老大人放心,我于兵部任职多年,对这些人大多都比较了解。” “其中大部分人,都是巴结奉承刘大夏与熊绣之人,说得再直白一些,这些就是他们的党羽,均是湖广籍官员!” “剩下这少部分人,则是利用手中职权贪腐受贿,亦或是倒卖军械中饱私囊,但因其背后站着某个士族,所以刘大夏选择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话听到这儿,张敷华已经是满脸铁青! “真是岂有此理!” “这刘大夏怎敢如此纵容这些国之蛀虫?” “老夫真是瞎了眼,还一直以为此人是个刚正不阿的真君子!” 面对张敷华的评价,许进面无表情,也没有接话。 刘大夏其人如何,是非公道自有评说。 事实上,所谓乡党,归根结底还是士绅。 在朝为缙绅,在乡为士绅,乡党也只是士绅将触角延伸到朝堂上面的一种形式罢了。 刘大夏与李东阳等人结党了这么多年,又怎么可能会是什么正人君子? 哪怕他刘大夏自己洁身自好,但因为他们这湖广乡党而谋利之人,绝不在少数! 所以,为了自己也好,为了百姓也罢,这些湖广党羽都留不得了,最好是趁此机会一网打尽! “总宪大人,这一次要劳烦您老出手了!” 许进起身向张敷华躬身一礼,这一次他持的晚辈礼。 张敷华见状略显迟疑,并没有应声。 他并不是在害怕什么,而是担心这番大动作,是不是会引发朝堂震动,局势不安! 许进见状当即说出了汤昊那句话。 “总宪大人,汤侯托我给您带句话。” “官吏哭,总好过百姓哭;一家哭,总好过一县哭!” 张敷华闻言一怔,随即哑然失笑。 这句话,乃是范文正公说出口的。 范文正,即范仲淹,忧国忧民的一代忠良贤臣。 当年为了改变前宋积贫积弱的现状,范文正联合韩琦、富弼、欧阳修等名士一起号召革新变法,并赢得了前宋仁宗皇帝的支持,史称“庆历新政”! “大司马,你可知“庆历新政”?” 张敷华突然发问,许进有些始料不及。 不过他毕竟是科班出身的正经进士,所以很快也反应了过来。 “庆历新政,是范文正公主持的一次变法,旨在富国强兵,以整顿吏治、解决冗官、冗兵、冗费问题等为中心……只是可惜,失败了!”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