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甚至有人因为相关的投诉,丢掉了自己的终身教职。” 朱妍玲有些不敢确定地问道:“那这到底是好事还是坏事呢?” 梁丹丹想了想才道:“也有好的一面吧。毕竟美国社会有色人种的比例越来越高,总不能真把他们挡在高等教育外面。 放进来学习,还只是教育问题;都挡在外面,那就成了社会问题了。 当然这部分被放进来的有点良莠不齐。所以我的总体感受就是,美国社会在推动族裔平权上的政治力量越来越大。 政客们都希望从越来越多的有色人种选民那里拿到票,那就必然会导致他们一个比一个激进,媒体当然也会跟进这种趋势。 等再过10年、20年,谁知道会变成什么样?所以我说张潮的有一定的根据,不纯粹是臆想。 但是会不会演变成他说的这么严重……我还是不太相信。” 朱妍玲认真听着梁丹丹的话,不时拿笔做着记录。 经过梁丹丹这么一说,她终于能把握到张潮这篇《竞选州长》的一些真实意图。 她有些迫不及待想看后面的故事发展了,连忙又打印了一份,和梁丹丹一起看了起来。 果然,在接下来的情节当中,「魏老三」在媒体和民众的双重催发下,已经不再是被政治人物用来秀政策主张的吉祥物,而是直接被推到了“州长候选人”的位置上。 而那位第一个采访了「魏老三」的凯瑟琳,就是始作俑者之一,她自己的社交媒体平台上更新了文章—— 【民意沸腾!“沉默圣徒”能否拯救光谱州? 距离州长候选人登记截止仅剩72小时。一项由本社与斯坦福大学联合进行的紧急民调显示,在“最希望看到的州长候选人”一栏中,一个名字以压倒性的67%支持率高居榜首——Wei Laosan。值得注意的是,其中高达42%的受访者甚至不知道他的具体政策主张,理由惊人地一致:“他代表良心”,“我们需要改变”,“WEI IS THE WAY”! 洛杉矶市中心广场已被自发聚集的民众占领。他们并非传统意义上的政治集会者:有举着“咯咯=觉醒”标语的大学生;有抱着婴儿、坚信魏老三是“守护神”的母亲;更有大量少数族裔和多元性别认同群体成员,将魏老三视为打破天花板的希望象征。他们唯一的共同诉求:“让魏老三的名字出现在选票上!” “程序正义?身份审查?当民意如海啸般奔涌,陈旧的法律条文不过是纸糊的堤坝!”著名宪法学者乔纳森·莱特教授在报纸上撰文疾呼,“魏老三现象暴露了我们选举制度的深层危机——它已无法代表真实民意的脉动!现在是时候打破桎梏,让‘人民的良心’获得合法角逐权力的资格!”莱特教授已宣布将组建“魏老三法律后援团”,挑战任何可能阻碍其参选的“过时规定”。 压力如实质般压在选举委员会大楼厚重的橡木门上。委员会主席、资深官僚哈罗德·詹金斯面临其职业生涯最严峻的考验:一边是白纸黑字的州选举法,明确规定候选人必须是“登记选民及本州合法居民至少7年”;一边是窗外震耳欲聋的民意呼声和媒体24小时不间断的聚光灯。消息人士透露,委员会内部已陷入空前分裂与混乱。】 大卫·米勒不得不承认,张潮的这个想法很有侵略性,完全颠覆了他以往对这篇的预期。 张潮不是想让「Wei Laosan」做一个选举的吉祥物,而是想让这个非法移民劳工成为加州的州长! 这对于任何美国人来说都是极其荒谬的一幕。 但是在张潮抽丝剥茧般细腻又深刻的描述中,即使是大卫·米勒也不得不承认这种设想有其合理性。 因为的其他部分已经充分营造了2020年美国的社会氛围: 狂热、激进、人人都在叫喊自己的主张,没有谁在乎真相。 这一切,又是在几十年的发展当中日积月累出来的,荒诞,却不乏现实基础。 几乎就是60-70年代美国「反战」和「嬉皮士运动」的翻版。 而尤瑟夫给张潮补课的效果也很快显示出来了,他竟然真的从加州的选举条例当中找到了可以利用的漏洞。 于是一切就朝着「没有最荒谬,只有更荒谬」的方向狂奔而去—— 加州的州选举法对“登记”流程的规定存在一个模糊地带。按规定,候选人需提交一份填写完整的“意向声明表”(SOI)并缴纳象征性费用。 表格需填写姓名、住址(无严格证明要求)、声明符合资格(由本人勾选)。关键在于,身份验证并非登记时前置程序,而是后续资格审查环节的工作! 这个旨在提高效率的“信任制”设计,此刻成了天大的漏洞。 而在在莱特教授等意见领袖的鼓噪下,“人民的意志高于僵化的条文”成为主流叙事。 选举委员会任何试图严格执行身份审查的举动,都可能被解读为“对抗民意”、“歧视边缘群体”、“害怕真正的改变”。 第(2/3)页